7月13日,湖南工商大学“云耕智锦实践队”奔赴小源村开展“非遗文化”主题调研。活动聚焦平江皮影戏的现代化传承,旨在通过专题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,探索平江皮影戏的数智化传播道路。
平江皮影戏,又称“影戏”,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。历经数代传承人的接力守护,平江皮影戏经历过繁盛时期,却也在快节奏的当代社会面临多重考验。为此,实践队深入乡村,特别采访了平江皮影戏传承人何黎。并且希望通过这场与何师傅的对话,结合实践课题,为平江皮影戏注入新活力。
据了解,何师傅从事皮影戏表演长达三十载。最初因喜爱古典文学,对传统剧目有一定的了解,后来在老师傅的带领下,逐步成长为专业传承人。何师傅坦言,想要学好皮影戏,不仅需要掌握木刻、纸雕、绘画等技术,更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大量的剧目,最终才能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舞台。可见,平江皮影戏能够传承至今,离不开每一位传承人的呕心沥血。
图为团队采访何师傅
访谈过程中,何师傅向队员们展示了他亲手制作的影人。队员们手握两根皮影操纵杆,在何师傅指导下尝试让“武将”挥剑、“文官”拱手。光影中影人仿佛活了过来,大家直呼“原来每一个动作都藏着大学问”。精美的影人呈现不同的角色,它们在表演者的操控下栩栩如生,这便是皮影戏的精妙之处。
图为队员操控影人
夜间,队员们有幸观摩了何师傅的皮影戏表演。幕布之后,三人默契配合,精致的影人在光影中跃动,悠扬的曲调余音袅袅,铿锵的鼓点声声入耳。就这样,传统剧目在传承人的指尖焕发生机。队员们不禁感叹道,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。
图为皮影戏表演
当灯光为皮影镶上白边,何师傅操控的影人在光影间翩翩起舞。这一刻,千年非遗与当代青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。实践队队长表示,后续将运用数智化技术广泛宣传平江皮影,开发非遗文化IP,让这项凝聚多重智慧的艺术,在数字时代续写新的传奇。
团队: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 云耕智锦实践队 文脉传承
文: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 曾怡芳 刘俪捷
图: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 尹依 卿荃
审核老师:彭文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