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9日,湖南工商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“文润乡土小分队”来到焦桥村开展调研,深入了解了该村书院文化、家风文化、乡贤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效及经验。
图为团队成员与焦桥村焦书记、瞿主任在焦桥村村委合影
焦桥村一直有尊师重教尚学的传统。老村长焦乃武的话掷地有声:“发展教育、文化振兴是关系千秋万代的事业!”老村长的一席话说出了几代村民的心声。村里一班人千方百计保住了计划要被撤的焦桥村希望学校,并把学校办成了龙伏镇数一数二的特色学校,为乡村教育发展和文化振兴埋下了一颗颗金种子。
在采访中,来自博士家庭的典型代表分享了他们的成长经历,强调了家风家训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。“忠厚传家、勤奋读书”的家训代代相传,成为激励后代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。一位博士家长感慨道:“家庭的教育和村里的文化氛围是孩子成才的关键。”
随后,团队分为两组展开行动。一组前往焦桥村希望学校,实地考察乡村教育的发展现状。学校整洁的教室展现了乡村教育的蓬勃生机。另一组则留在村支部参观道德馆,馆内陈列的家风故事和道德模范事迹,让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深远影响。
图为团队成员访谈焦桥村焦书记和焦解歌希望小学校长
临近中午,谢书记亲自带领团队来到原属焦桥村的焦达峰故居参观。通过讲解员的详细介绍,成员们了解到焦桥村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,革命先辈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村民。相较于博士文化,红色文化在这里发展得更为突出,成为焦桥村独特的文化名片。一位村民自豪地说:“我们村的红色历史是我们的骄傲,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。”
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焦达峰故居
通过一天的调研,团队深刻认识到,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支撑。无论是焦桥村的红色文化、家风家训,还是秧田村的耕读文化,都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。未来,焦桥村和秧田村将继续深挖文化资源,探索农文旅融合的新路径,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。
团队: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 文润乡土小分队
文: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 曾欣怡 何媛
图: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 黄靖 何媛
审核老师:阳信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