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- 综合新闻
《湖南日报》要闻版头条|湘江实验室:聚智成江 “芯”动未来
发表时间: 2025-07-28 19:25:28 点击次数:

104730

刊载于《湖南日报》2025年7月28日02版


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顺 通讯员 刘艾婧

激光雷达的蓝色光束在茶几上游走,具身智能机器人“湘江智伴”的机械臂如同有了生命。察觉到主人抬手示意,它瞬间解析出“需要饮品”的意图,平稳托起玻璃杯递过来时,屏幕上还俏皮地眨了眨眼睛。

104731

实验室内,人形智能机器人正“列队”展示。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邹尚奇 摄

这台会察言观色的具身智能机器人,是湘江实验室最新发布的 “明星产品”。7月27日,记者走进湘江实验室,透过其24项创新产品、160余项国家专利的亮眼成绩,触摸到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智能脉动。

从“算力基座”到“智能涌现”

“‘湘江智伴’的指尖能感知极其轻微的力度变化,背后是多项核心算法的协同运作。”湘江实验室研发与外联部部长徐雪松解释,它通过AI视觉与多模态交互技术,能理解人类意图并拆解复杂任务。

104732

湘江实验室

这样的智能突破,源于实验室扎实的“芯”脏建设。2022年7月,省委、省政府落子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前沿,湘江实验室应运而生。其使命直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,为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锻造“智能引擎”。

“我们聚焦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前沿,目标是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。”湘江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刘国权告诉记者,3年来,这座实验室已成为长沙集聚全球智能科技资源的“强磁场”。

创新磁场如何凝聚?湘江实验室探索出独特路径——以总部为轴心,联动高校科研力量与算据、算法、算力、算网融合“四算一体”产业联盟企业,构建起“创新研究院+研发中心+区域创新中心+社会实验室+院士PI团队”的立体化科创体系。如同一棵根系发达的大树,将创新养分源源不断输向枝头。

“这个完整的创新闭环让算法从论文里‘走出来’,快速变成生产力。”刘国权说,突破由此接踵而至。

104733

7月16日,位于湖南工商大学内的湘江实验室,师生在调试智能机器人。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邹尚奇 摄影报道

今年7月10日,湘江实验室迎来自己的3岁“生日”。目前湘江实验室已陆续在AI预训练大模型(文创、智造、病理、交通等大模型)、具身智能(人形)机器人、智能体、类脑智能、生物智能制造、工业数字孪生、元宇宙、文化+科技、智慧交通、低空经济、智慧能源、智算加速等领域发布了“湘江1号”至“湘江24号”共24个创新产品;以唯一或第一单位拿下国家发明专利160余项,成为湖南首批科研机构知识产权中心。

从“技术突破”到“产业赋能”

“湘江智伴”机器人目前正从实验室迈向家庭服务场景,成为实验室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代言。

104734

湘江实验室相关团队正进一步训练具身智能机器人,方便相关产品更好地理解用户意图、适应复杂场景。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邹尚奇 摄

湘江实验室产业化部部长李坚飞透露,这款机器人已进入量产准备阶段,未来能承担居家护理、情感陪伴等工作,“它能通过表情识别判断老人情绪,弹钢琴解闷,这是真正的‘情感交互’。”

实验室的技术突破,正一步步走出实验台,扎根产业沃土,结出丰硕果实。

在天一智能的智慧车间里,湘江智造大模型正指挥机械臂焊接挖掘机底盘。“传统焊接依赖老师傅经验,现在模型能根据钢材材质、厚度自动生成最优参数,焊接效率及合格率均大幅提升。”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这背后是实验室与企业的创新研究院在协同发力,让实验室的“智慧”真正融入产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。

随着技术实力的不断提升,实验室的“朋友圈”也在持续扩容。与新华三联合研发的“湘江天速”智算加速引擎,让算力调度更为高效;和百度合作的“湘江慧通”交通建模套件已在长沙麓谷落地应用,司机们明显感觉到等待时间少了,道路通行更有序……

104735

湘江实验室相关科研团队正在调试“湘江智脑”主动意念康复手套。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邹尚奇 摄

“这些合作不是简单嫁接,而是算法与产业的深度‘基因重组’。”徐雪松介绍,实验室已与华为、百度、京东、新华三、宇树科技、湖南钢铁集团、湖南广播影视集团等头部企业开展深度合作,技术吸引力如磁石般凝聚产业资源。

依托与企业合作积累的技术成果和产业经验,实验室开始有计划地将智能技术辐射到长株潭乃至全省更多区域。

在岳阳洞庭湖畔,“湘江翼航”低空蜂巢平台正针对汛期沿湖堤坝开展定点巡航。“这个平台能让无人机自主起降、充电,解决了传统巡检耗人力、效率低的问题。”当地负责人介绍,这是湘江实验室区域创新中心落地后的重要示范项目。

智能技术正渗透至更广阔天地:医疗辅助、工业智造、低空经济、智慧城市……“我们在低空经济、生物制造、文化+科技等领域多个项目已进入产业化落地阶段。”李坚飞向记者介绍。

“未来我们将持续攻坚AI大模型、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技术,深化‘人才汇聚+基础研究+技术攻关+成果转化+产业孵化’全链条建设。”刘国权望向实验室忙碌的研发大厅,目光笃定。

这座以“湘江”命名的实验室,正像奔流的江河一般,汇聚全球智慧,滋养创新沃土,为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“芯”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