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7日上午,湖南工商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“文润乡土小分队”来到全国著名的“博士村”——秧田村开展调研,对村党支部书记、主任邓加长进行了深入访谈,全面了解该村以“农耕文化”和“家训文化”为底蕴的“文化IP”赋能乡村振兴的做法、成效、典型案例及成功经验。
图为团队成员与邓加长书记合影
秧田村地处捞刀河畔,1101年的建村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。"忠厚传家、诗书继世"的祖训流传至今,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思想力量。村中博士墙、耕读文化馆和老槽门三处文化地标尤为亮眼。邓加长介绍:"这些展品不只冰冷的文字,孩子们在这里能看到祖辈如何用耕读改变命运,激励着他们发愤图强”。秧田村育人机制的创新同样引人注目。村里设立"清北奖""励志奖",来奖励学业优秀的学生,激励村中孩子勤学苦读,营造“崇文重教”的文化氛围。
图为秧田村博士墙
2019年,秧田村通过“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民”模式,携手乡贤成立文旅公司深耕研学市场。 此举不仅充分利用了乡土文化资源,更为村民开辟了增收新渠道。公司的利益共享机制带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。89户村民入股投资,村集体分红比例提升至20%,乡村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。
展望未来,邓加长书记计划联合捞刀河流域4个博士村打造"博士生文化集群",规划观光小火车串联资源,更好弘扬博士村文化;开发文创周边,试水电商直播带货;试种彩色水稻、发展生态养殖,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新场景。但现实困境同样严峻。耕地红线制约大型项目建设,专业人才匮乏制约品牌升级,同质化竞争挤压生存空间。
千年文脉涵养振兴动能,乡土IP激活古村潜能;研学经济拓宽致富路径,产业融合绘就振兴图景。面对土地制约、专业人才缺失与同质化竞争,秧田村以"三变改革"破局谋新,未来将持续深挖文化IP内涵,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范式,在乡村振兴征程中书写华章。
团队: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 文润乡土小分队
文: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 何媛
图: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 黄靖
审核老师:阳信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