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17日,湖南工商大学智能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暑期“三下乡”“智启乡韵”实践团走进益阳市赫山区自搭桥村,实地探访乡创农庄的数智化发展模式,解码乡村振兴的“自搭桥方案”。
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农产品展区
实践团一行深入农庄田间地头、民宿展馆与数据平台中心,详细考察了数智技术在农产品销售、乡村旅游及集体经济管理中的创新应用。在蜂蜜、土鸡蛋等农产品展区,农庄负责人介绍,通过村集体合作模式整合农户资源,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路,原本滞销的山区蜂蜜年销量已突破数万斤,土鸡蛋通过“鸡苗发放——统一养殖——线上直供”的数字化闭环管理,既保障了品质,又让农户年均增收数千元。
图为“农道e游”数据平台
“红色文旅+数智服务”的融合模式成为实践团关注的焦点。农庄依托周扬故居等红色资源,通过抖音、小红书等平台精准推送亲子抓鱼、果园采摘等体验项目,暑期日均接待游客量较往年增长300%。实践团成员现场体验了“农道e游”数据平台,其实时展示的收支明细、农户收益分配等数据,让集体经济运营实现“阳光化”管理,这一透明化机制正是该村从省定贫困村发展为集体年收入超30万元示范村的关键密码。
图为实践团在自搭桥村合影
“自搭桥村的实践证明,乡村振兴不需要‘高大上’的投入,关键是用数智思维激活本土资源。”实践团指导老师表示,同学们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学术报告,为更多乡村提供可复制的数智化解决方案。此次三下乡活动,不仅让学子们看到了智能科技在乡村的生动实践,更坚定了他们用专业所长服务乡村振兴的信念。
团队:智能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 “智启乡韵”实践团
文:智能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 唐陈艺 赵昱斌 徐宇轩
图:智能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 周楚钦 袁彭湘鑫
审核老师:李鑫 罗彬 管佩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