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6-24 点击次数:
为深入探索德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元素的融合与应用,推动外语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转型,2025年6月13日下午,外国语学院小语种教研室召开了主题为“德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元素挖掘与传播路径研讨会”的专题交流会。此次研讨会由陈立老师主持,法语老师宋洁、龙立群、姚桂明,日语老师朱懿参与了研讨。
陈立老师指出,当前国内德语教材对中国文化对呈现多为碎片化符号(如春节、长城),缺乏系统性文化逻辑和当代叙事。当学生能用德语侃侃而谈慕尼黑啤酒节,却说不清湘西苗绣的历史渊源,这就是教材建设亟待解决的课题。
在研讨会期间,宋洁老师指出:“学生长期浸渍于目标语文化,易导致本土文化知识失语、表达失准、自信失位。教材必须构建双元文化对比框架,在文明互鉴中筑牢文化根基。”姚桂明老师提出“思辨能力融合法”:“外语人才不能做‘传声筒’,而需成为文化对话的思考者。”朱懿老师发言:“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具有文化自觉和主体意识的外语人才,他们既能够深刻理解他者文化,又能够自信表达中华文化精髓。”
如何通过德语教材设计和课堂教学,让中国学生既能掌握地道德语,又能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,是我们这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。会议围绕新时代德语教学能力提升、课程思政融合路径、教材建设与数字化转型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。小语种教研室的老师们直面当前小语种教材中中国文化缺失的现状,共同探索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。(文:陈立 图:张玉梅)